選擇語言

有名作家介紹

搜尋結果

網頁搜尋結果

甘耀明 (台灣)– 童話筆法的歷史格局
朱宥勳



申惠豐攝影


2009年下半,也就是甘耀明的長篇小說《殺鬼》在書市上大放異彩的那陣子,一位比我先讀了《殺鬼》的朋友是這樣形容它的:「這是一本文字版的『宮崎駿』。」當然,甘耀明的小說和宮崎駿的動畫不管在手法、題材或展開故事的方法都有明顯的不同。但這樣的比附之所以傳神,在於兩人的作品所採取的手法和作品所展現的格局呈現一種非常有趣的張力。
他們表面上說著「童話」,但同時都深刻地注視著「歷史」。

從2003年出版的第一本書《神秘列車》到最近的作品《喪禮上的故事》,我們可以看見甘耀明從一個「千面寫手」變成一位專心致志的作家。這種變化的軌跡,讀起來饒富興味,但我們也同時能從〈伯公討妾〉、〈在你的夢裡練習飛翔〉窺見後來那個擅長「故事轟炸」的甘耀明。以此作為基點去對照後面的作品,他放棄了年輕小說寫作者大量襲用、但已顯得疲乏枯索的第一人稱心理獨白,而保留了用童話式的奇幻邏輯來打造小說世界的風格。他也不像深受現代小說「複雜」迷思影響的小說家一樣,拒絕描寫可以一眼看穿的簡單人物,因為簡單的人物其實並不會傷害小說──無聊的人物才會。而毫無疑問地,「無聊」這兩個字無論如何都與甘耀明絕緣,反而透過這些鮮明易懂的人物在小說裡面交纏來去,他的小說讓人有種目不暇給的複雜感。順著這個軌跡而下,再經過《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之後,我們看到了火力全開的代表作《殺鬼》。

《殺鬼》是一篇歷史小說──如果讀過這本書的人聽到這個描述,八成會先愣一愣,然後才醒悟過來,啊,好像真的是這樣。雖然書寫日據時代的小說在台灣的書市中並非主流,但這個主題在文學史上也有幾座難以翻越的大山,比如李喬的《寒夜三部曲》,特別是第三部《孤燈》,描寫二次大戰期間的慘酷,確實讓人見識到寫實主義小說的力量。與之對照,《殺鬼》表面上彷彿「不寫實」到了極點,從第一幕主角帕力抗代表日本火車開始,到戰爭結束面對世界的殘局與新局,中間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環節,都用一種極強的幻想扭力帶著讀者奔馳在精心構築的情節彎道裡,而且從來不減速的。但總在讀者眼睛瞪直了、嘴角笑鬆了的瞬間,甘耀明卻又能一翻手展現對歷史苦難的同情與哀悼,比如帕的中毒、劉金福設法使帕逃避兵役的段落,那樣的苦痛掙扎寫得極為切身,且深刻地隱喻了殖民情境。而在《喪禮上的故事》,我們也從純粹童趣的故事開始,漸進地讀到了〈偉大的賭徒〉、〈猴死囝仔腳〉、〈素描的荒城之月〉這樣簡單依然,但關懷深刻的作品。

如此,童話的筆法寫出了歷史的格局。依此來看,無論甘耀明的小說看起來多麼炫目,但他仍然是一個相對有著傳統關懷的作家。而在此基礎上,他的作品還能新穎好看,正提醒我們這種「傳統」、「歷史」其實猶有許多尚可開發之處。深刻的作品不必與好看絕緣,歷史書寫也未必要嚴肅才能完成它在文學上的探索與倫理。甘耀明的小說連結了我們以為不可能協調的文體與主題,然而──搞定「不可能」的事,不就是童話的主場優勢嗎?

甘耀明 /台灣

1972年生,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大學時期即開始寫作。曾經在體制外學校「全人中學」擔任語文教師,其中的經歷似乎在他的思考與文學寫作上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在小說中最常出現的「火車」意象,最初便來自於其中一位學生。)曾和同一世代作家組成文學團體「8P」,也如同該世代作家一樣由文學獎出身,深知各種文學範式。然而第二本小說集《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之後,他的「體制外」性格使他掙脫了這些範式,而有了獨樹一格的代表作《殺鬼》與《喪禮上的故事》。

作品推薦



《殺鬼》(2009)這是一本厚重、妙手紛呈的長篇小說,裡面的人物與情節多而複雜,初讀之時可能會有迷路不知道現在演到哪齣之感,不過從來就沒有讀者在乎過這一點,因為反正每一個片段都很好看,迷路了也沒有關係。但另一方面,甘耀明自己似乎一點也沒有迷路,如果能夠拉高層次讀清楚整個情節結構,會發現它的格局完全不下於所謂的「大河小說」......

《神秘列車》(2003)甘耀明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如同李奭學在推薦序裡精準的評語,這裡面的每一個短篇都像是不同的優秀作者寫的。其語言、題材和手法的差別之大,讓我們見識到小說家的其他潛力。對熟悉他後來風格的讀者來說,重讀這本少作,就著歧異的風格去想像其他平行世界裡「可能會有的甘耀明」,也是非常有趣的。如果甘耀明繼續寫著〈吊死貓〉或者〈神秘電台〉這類小說......

《喪禮上的故事》(2010)這本短篇小說集用非常古典的框架組織起來──類似《一千零一夜》或《坎特伯里故事集》那樣「一人說一個故事」的方式。每一個單篇也真的用傳統的說故事方式進行,捨去了許多複雜的現代敘事手法。如此「素顏」示人,更可見得甘耀明小說內功之深厚,讀者要哭要笑,全操在小說家毫無花巧、直擊心底的故事底蘊上了。

沒有留言: